有钱人如何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的误区有哪些?

配置介绍 (67) 6个月前

富人怎么投资理财?未来一年他们如何配置金融资产?白皮书指出,高净值群体的多元配置、平衡风险特征凸显,呈现“四三二一”的特征:

四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收益型投资,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股票型基金,以及市场的股权、房地产实物及基金、收藏品等;三成计划增加稳定型投资,包括养老金、孩子教育基金,主要为信托、债券、债券型基金等;两成计划增加保障型投资,即消费性保险,抵御家庭与企业风险;一成计划增加短期固定型支出,即支付短期消费、负债,维持家庭与企业日常开销的部分。可以看出,平衡风险体现在保险资产配置显著增加。

他们具体买什么?

金融投资产品(理财、股票、基金、资管计划等)占比最高,达73.9%;购买保险的人数居第二,多于选择存款的人群;85%的高净值人群认可商业保险,可以应对突发的风险,是家庭稳定的基石,也有财富传承的功能。私募基金也蔚然成风,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重要财富配置工具。按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中国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逼近16万亿元,百亿级体量的私募公司超过60家,

不久前,平安私人银行发布私募热搜榜,榜单显示40岁以上客户占主体,人均持有2.53笔私募产品,而且持有单一股票,多头策略的客户占比持续下降,这组数据表明高净值客户,更倾向于通过股票多空、对冲等,多样化产品分散风险,投资理念越来越成熟。

南都记者梳理看到,从投资者性别、年龄分布特征来看,2020年该行女性认购客户,占比达到了58%,女性私募投资悄然崛起;从私募持仓客户年龄分布来看,00后已经开始参与认购私募产品。对于深圳人来说,买房是绕不开的话题,不论投资还是自住。按照调研分析,超五成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有置业计划。房产配置作为稳定的资产保值类型,仍受高净值人群青睐,尤其是深圳这种一线城市。

日前一场在福田CBD专为私人银行高端客户举办的“资产配置策略展望大型论坛”上,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这样为高净值人群支招:“未来将从地产时代走向股权时代”。他认为,相比房地产,权益类资产更具有赚钱效应。

高净值群体在财富管理上存在误区

经济新常态及疫情叠加影响下,2020年显然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不仅刷新了我们大众市民的消费观、财富观,甚至刷新人生观,新贵阶层也如是,无法置身事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目前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虽然身家不菲,但在财富管理上却存在误区。特征之一是资产过于集中,以及投资的路径依赖,将资产大量地投向房地产,或者存银行,在股票、保险和信托市场的资金配置偏少。另一个误区是在财富管理中通常过于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要比专业机构更强,因而在资产配置方面可能会犯一些在专家看来比较低级的错误。

作为服务他们的重要载体,私人银行难道也没有反思空间吗?不是。业内人士提醒,面对监管环境、竞争格局、金融科技以及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多重变化,并随着外资金融机构限制的全面放开,中资私人银行面临着在岸与离岸的双重竞争,种种因素颠覆并重塑了包括私人银行在内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传统服务模式。资管新规的不断深化,抑制了行业乱象,同时也要求中资私人银行在新的监管环境中探寻新的发展战略。高净值客户愈发重视财富传承,对私人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需求日益上升。

换而言之,以深圳为样本,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私人银行,更应该与时俱进,拥抱数字科技,搭建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多维度转型升级,扮演好先行者的角色,为更多人探索关乎财富管理的更佳路径。

文章版权声明 1 本网站名称:理财笔记
2 本站永久网址:www.safeak.cn
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 QQ853250197进行删除处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