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久的P2P成为了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痛,全国成百上千家P2P机构违约。有朋友说他买十万块钱的P2P,现在已经失联了,那接下来可能也就有消息了。另外一个说他买了100多万P2P的产品,那在刚买之后,前几个月还给了他几万块钱的收益,但是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没收到钱了。那去找人家要本金,人家说要钱可以本金10%,我立刻退还给你;想要全款,那你就等以后再说吧。这个以后可能就没有以后了,他还特意跑去北京来报案,结果人家前面排的都是,投了上千万还找不到人的,也只能认亏了。这个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就6月份又有8千多位投资者有了相同的遭遇,但是他们投资的产品不是P2P,而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信托。
简单来说就是将财产托付给信任的人,这本来是一个外来词,来源于英文的trust。信托合约的达成通常是要有三方主体:分别是委托人、受托人、还有受益人。委托人就是投资者,也就是交付财产的人,受托人就是执行信托财产、保管、投资、增值的机构。比如说在美国,还有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很流行的这种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就是信托财产的本金和收益将来要交给谁?我们可能总会在媒体上听到,有钱人会把资产买成信托的形式交付给后代。一方面信托财产是司法豁免的,一旦委托人欠债需要被执行的时候,这部分资产是不能被拿来抵债的,也就是说任何情况下这部分钱都是拿不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托财产在很多国家是免税的。在美国,如果父母把财产赠与给子女,那么遗产税的税率在百分之四十,但是如果信托的话就几乎是免税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受益人把资产给挥霍掉。前段时间媒体还报道过说,李嘉欣的老公虽然他们家是富豪家族,但是也只能每个月从信托里领200万来花。那能够投资信托的大多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因为信托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元,然而就是这类号称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却无法兑付,而且金额高达252个亿。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四川信托数年前发行的本应该对付的产品,投资者却收不到本息,更等不来答复。一直拖到了六月中旬,已经盖不住了,四川信托才引入了地方金融局、银、保监会,还有当地警方,开始坦诚无法兑付的经营困境。那这些钱都去哪儿了呢?
信托公司拿到钱当然也需要打理,让投资产生的收益再去兑付约定的收益。从信托产品的特点来看,那这类的保本的、刚性兑付产品投资的应该就是更加安全的资产。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产品究竟都投资了什么?首先,2012年发行的一系列信托计划中,将一只名叫上海来世的股票作为质押担保物,结果这只股票从20块钱每股连续跌停、下挫,最低跌到了5.75块每股。2017年,另外一只产品又把钱借给了一家叫无锡惠山太平洋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产品的规模是8.6个亿,期限24个月;结果一年刚刚过去,2018年的12月份,后者的公司就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账上的千万存款也被法院冻结了。然而债主四川信托却称这家公司经营正常,你可以人傻、钱多,但是你拿的是投资者的钱。
更可怕的是四川信托,他不去直接投资,而是投资于其他信托产品去了,那我干嘛不直接买其他公司的信托产品呢?玩这些投资套路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先用高大上的宣传,把投资者的钱给套来,然后去搞所谓的投资,但是风控和安全性根本就无从把握。然后再继续宣传、再发产品,新账、还旧账,直到还不上来了再出来诉苦,可投资者损失的是真金白银,8千多名投资者,200多亿的黑洞谁来补又怎么补?
然而很多产品,口头上告诉你保本,但是遇到问题要诉讼的时候,一看合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能够投资100万以上的投资者,可以说算是中产了,也可以说见识过很多投资品种了,不能说是什么都不懂、被人骗的。我们看到市场上投资产品很多、投资机会也很多,你听说到的能够赚大钱的产品也很多,但是只要你秉持不懂的不做,只做自己能力圈之内的产品,那么就没人骗得了你。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投资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