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ADAS芯片市场的战役,愈加激烈。
在今年初,高通正式宣布挺进ADAS及自动驾驶市场,包括Snapdragon Ride™SoCs、安全加速器和自动驾驶全栈方案。
整套系统组合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包括L1/L2主动安全ADAS、L2+以及L4/L5全自动驾驶。
近日,高通再次宣布,将与Veoneer合作,联合开发驾驶员辅助系统的软件算法部分,为客户(OEM或者Tier1)提供集成软件和系统芯片的完整平台方案。
按照此前计划,Snapdragon Ride™SoCs今年上半年提供给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进行前期开发。高通公司预计,量产方案将于2023年投产。
有消息人士透露,通用汽车可能是高通的第一个ADAS芯片平台客户。
这套名为高通骁龙Ride平台,提供可伸缩、模块化的异构高性能多核CPU、低能耗AI加速和计算机视觉引擎GPU之上。
从L1/L2应用30TOPS到L4/L5的700TOPS(功耗130瓦),基于ASIL-D系统功能安全设计,可根据需要满足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采取被动或风冷散热,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同时,从一开始,高通就选择在芯片平台之上集成软件堆栈,从而提供一个模块化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加快车型上市时间。该软件堆栈提供模块化选项的选择,如感知、定位、传感器融合和行为规划。
此外,这套计算平台,还整合行业内多家主流的底层技术方案,包括Arm的功能安全解决方案,Synopsys的汽车级设计软件®接口IP、ARC®处理器IP和自测试和修复(STAR)内存系统™以及QNX提供的OS和Hypervisor技术。
在微控制器方面,高通整合了英飞凌的AURIX™微控制器,并且集成了Elektrobit的下一代AUTOSAR架构。
在具体市场拓展方面,高通多次强调,将首先关注ADAS市场,而低功耗将是卖点之一,这得益于其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先发优势。
高通指出,该平台的一些核心优势还包括:人工智能改善模型效率和运行速度,为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和标准算法等优化的基本功能库,增强了低成本高效定位的精确定位,以及数据管理工具。
而高通的另一大突出优势在于横跨通信(5G/V2X)、座舱信息娱乐、智能驾驶,从而可以提供真正全栈式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不过,高通一贯以来高昂的授权费,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准入门槛。SOP的平台开发费用投入最少也是数千万元级别。
就在今年5月,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英伟达宣布,计划进入ADAS市场,原因是L4级自动驾驶离大规模普及还需要数年时间。
英伟达汽车部门高级主管丹尼·夏皮罗表示,战略的转变旨在满足汽车制造商现有的需求,一个是用于现有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另一个是用于未来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
该公司的新策略,意味着汽车制造商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系统来实现这两种功能,既节省了工程上的工作量,又可以利用一些自动驾驶技术来改善驾驶员辅助功能。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可以通过软件的OTA更新来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交付,该系统的量产时间同样是在2023年。
这意味着,未来汽车ADAS前装芯片将出现市场格局的分化。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1-7月,国内新车(自主及合资品牌)前装搭载ADAS核心处理芯片市场份额主要由Mobileye、TI、赛灵思、瑞萨四家公司垄断。
随着高通、英伟达以及中国芯片厂商华为、地平线以及芯驰科技的加入,未来几年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比如,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需要处理、分析和融合的感知数据越多越多,以及功能安全和联网安全等等新的变化。此外,高性能的视觉处理、深度学习仍会持续影响新系统架构所需的处理能力。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现在的汽车制造商和一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特别清晰、明确的自动驾驶汽车系统架构设计概念。
大多数企业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汽车芯片的产品及市场策略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芯驰科技CEO仇雨菁看来,未来必须站在客户的需求角度去思考产品线的设计和定义,同时又在当下的汽车降本的大环境下,帮助客户达到成本最优化。